关于四川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和大学生科研立项的相关通知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2-12-29   字体:【

[点击浏览该文件:关于征集四川省第十二届挑战杯作品的通知.doc]


[点击浏览该文件:2011年-2012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大学生科研立项统计表.doc]

 

目  录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2

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8

三、比赛各阶段的要求…………………………………………………………… 10

四、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 …………… 12

五、撰写参赛论文的几点提示………………………………………………… 13

六、“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 14

七、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20

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格式要求…………………… 26

附1:“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28

附2:第十、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部分获奖名录…… 33


一、“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主办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中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届。

    第二条  竞赛的宗旨: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

    第三条  竞赛的目的: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

    第四条  竞赛的基本方式: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聘请专家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给予奖励;组织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展览、转让活动。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  竞赛设立领导小组,由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竞赛活动,并对全国组织委员会和全国评审委员会提交的问题进行协调和裁决。

    第六条  竞赛设立全国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和联合发起单位(含高校、新闻单位、相关企业)的有关负责人组成。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分别委派有关负责同志作为组委会成员,各联合发起单位推荐一名主管领导作为组委会成员。全国组织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

    第七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的职责如下:

    1.审议、修改竞赛的章程;

2.筹集竞赛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的经费;

3.投票表决竞赛承办高校;

    4.议决其它应由组委会议决的事项。

    第八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下设秘书处,负责按照全国组委会通过的章程组织竞赛活动并向全国组委会报告工作。秘书处设秘书长一名,由承办单位有关领导担任;设副秘书长若干名。

    第九条  竞赛设立全国评审委员会,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组成。全国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常务副主任二名,评审委员若干名。

    全国评审委员会经主办单位批准成立,有权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所规定的原则下,独立开展评审工作。

    第十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职责如下:

1.在本章程和评审规则基础上制定评审实施细则;

    2.审看参赛作品及其演示,对作者进行问辩;

    3.确定参赛作品获奖等次。

第十一条  竞赛设立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在全国组委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时成立,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名、评审委员3名(根据被评判作品学科分布选定)、主办单位各1名代表、全国组织委员会高校委员中抽签产生的10名代表组成。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由全国评审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担任。资格评判委员会会议由资格评判委员会主任负责召集。

    第十二条  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职责如下:

    1.授权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在预审开始至终审决赛结束前接受参赛学校和学生、评委、社会各界人士对参赛作品资格的质疑投诉;

2.在终审决赛结束前,如出现被质疑投诉作品,资格评判委员会应召开会议,对被质疑投诉的参赛作品的作者及所属学校进行质询;

3.投票表决被质疑投诉作品是否具备参赛资格。

第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对质疑投诉者的姓名、单位予以保密。质疑投诉者需提供相关证据或明确的线索。资格评判委员会开会时,到会委员超过2/3方可进行表决;表决时实行回避制度;若参加表决委员中有2/3以上认为该作品不具备参赛资格,则评委会对该作品不予评审,其参赛得分随之取消。全国组委会秘书处不受理匿名质疑投诉。

    终审决赛结束后,对作品的质疑投诉继续按本章程第三十三条执行。

第十四条  主办单位根据团体总分优先原则,确定上届竞赛总分前70名的学校为联合发起高校,并可根据终审决赛规模、地区平衡、学校类别及代表性、承办地区等因素作部分调整。

第十五条  各省(区、市)、各高校应举办与全国竞赛接轨的届次化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各省(区、市)团委、科协、教育部门、学联联合设立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负责本省(区、市)竞赛的组织协调、参赛作品资格审查和作品初评等有关工作。

 

第三章  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第十六条  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第十七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当年7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第十八条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第十九条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第二十条  参赛作品必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确认。

第二十一条  每个学校选送参加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限报一件,作品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作品总数的1/2,其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l件。参赛作品须经过本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和本省(区、市)评审委员会初步评定,方可上报全国组委会办公室。各省(区、市)选送全国竞赛的作品数额由主办单位统一确定。每所发起学校可直接报送3件作品(含在6件作品之中)参加全国竞赛。

 

第四章  展览、交流、转让

    第二十二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推荐通过预审的一定比例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及全部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参加展览。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须有实物或模型参展。

    第二十三条  全国组委会将在竞赛的终审决赛阶段组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工作交流活动,并适时举办单项展示赛或邀请赛等丰富“挑战杯”竞赛的活动

    第二十四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在终审决赛期间,举办成果转让活动;成果是否转让不作为作品评审获奖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全国组织委员会拥有组织转让获奖作品的优先权。成果产权及利益分配由学校和作者协商确定。

全国组织委员会可以结集出版竞赛获奖的作品及评委评语。

 

第五章  奖励

第二十六条  全国评审委员会对各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和发起高校报送的参赛作品进行预审,评出80%左右的参赛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分别约占进入终审决赛各类作品总数的3%、8%、24%和6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进入终审决赛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A类和B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第二十七条  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的,由全国组织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并视情况颁发相应的奖金。参加各省(区、市)预赛的作品,确认资格有效而又未进入全国竞赛的,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向作者颁发证书。

    第二十八条  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按位次公布。最高荣誉“挑战杯”为流动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校;设“优胜杯”若干,分别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二十一名的学校。累计三次捧得“挑战杯”的学校,可永久保存复制的“挑战杯”一座。

    第二十九条  各等次奖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全国组委会但未通过预审的作品每件计10分。如遇总积分相等,则以获特等奖的个数决定同一名次内的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

第三十条  竞赛设10个左右省级优秀组织奖和进入终审决赛高校数30%左右的高校优秀组织奖,奖励在竞赛组织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省份和高校。省级优秀组织奖由主办单位评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高校优秀组织奖由各省(区、市)组织协调委员会提名,主办单位评定后报全国组织委员会确认。

第三十一条  在符合竞赛宗旨、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可联合社会有关方面设立、评选专项奖。专项奖不计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竞赛联合发起高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发起组织费。参加全国终审决赛的作品,作者所在学校应向全国组织委员会交纳规定数额的参赛费。发起组织费、参赛费主要用于竞赛的组织、评审、奖励所需经费的补充。

    第三十三条  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若收到投诉,竞赛领导小组将委托主办单位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者,取消该作品获得的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取消该校、该省所获的优秀组织奖,通报全国组织委员会成员单位;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所在学校取消下届联合发起单位资格或参赛资格的处罚。

    竞赛组委会保护投诉人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四条  承办竞赛的高校应按当届组委会通过的申办办法,申请承办下一届竞赛活动;获得历届“挑战杯”和“优胜杯”的学校具有承办下届竞赛的优先权;当届组委会通过一定的民主程序产生下届承办单位。

    第三十五条  竞赛承办单位有权以全国组织委员会名义寻求赞助。最高荣誉“挑战杯”不得用于寻求赞助。

    第三十六条  www.tiaozhanbei.net为“挑战杯”竞赛专用网站,由主办单位和承办高校共同建设。

第三十七条  本章程自全国组织委员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由竞赛主办单位及全国组委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资格

及形式审查实施细则

 

 

     本实施细则依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和《“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制定。全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和省级组织协调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时须参照本细则执行。资格评判委员会依据本细则判定被质疑和投诉作品的资格是否有效。

一、关于资格审查

1.凡在举办竞赛终审决赛的当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各类高等院校(含社会力量举办的高等院校)的在校中国籍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2.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和集体申报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作品、硕士研究生作品或博士研究生作品;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专科学生。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4.参赛作品涉及下述内容时,必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参赛作品须由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指导教师(或教研组)推荐;

7.每个学校选送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总数不得超过6件,每人只限报一件作品,其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总数的1/2件,研究生作品中博士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1件,集体项目按学历最高者划分;

8.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中可包含被采用的为党政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和咨询报告,同时附上原件及采用单位使用证明的复印件和有关鉴定材料。

二、关于形式审查

1.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共三大类。其中科技发明制作类分成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参赛学生须在作品申报书封面相应作品类别中划“√”。

2.作品申报书相应栏目须经本校学籍管理、教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后签章确认。

3.作品申报书中B1表(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学术方向或所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据实填写;B3表(科技发明制作)中的作品分类栏须由作者按作品的发明点和创新点所在类别据实填写。此栏如填写有误,将影响作品的最终成绩。

4.作品申报中的B3表(科技发明制作)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三、本实施细则的解释权归竞赛主办单位。


三、比赛各阶段的要求

 

一、开题

参加“挑战杯”竞赛,你得从选择一个题目入手。从现在开始,利用你已掌握的知识和你敏锐的头脑,挖掘你感兴趣的学科中有科研价值的课题。

 

(一)“挑战杯”竞赛的参赛作品类别: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

理(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及地球科学等)、工(包括石油、化工、机械、仪器仪表、电工、电子、电信、自动化、计算机、建筑、交通运输、轻工业、手工业、动力、环境、劳动保护、土木工程、能源、材料等)、农、医

题目示例:

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信息资源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碳分子筛变压吸附提纯氮气

含氟液晶化合物的形成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参赛的哲学社会科学类作品(含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专业。作品应尽可能地结合社会实际。

题目示例:

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中国私企二次创业管理体制问题的调查研究

建立抑郁症学生的朋辈支持系统——关于大学生对抑郁症态度的调查与思考

3.科技发明制作(包括化工、机械与控制、计算机、电工、电子、电信、农医等)

  科技发明制作 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

  科技发明制作B类:指制作投入较小,对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

  题目示例:

沥青基球状活性炭制备炭肾

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微型反应器

液晶参数综合测试仪

●最好把你的想法和老师沟通一下,征求老师对于该课题的意见。如果需要实验条件,可先与学院联系。

 

(二)“挑战杯”对参赛者以及参赛作品的资格的要求:

1.对参赛者的身份要求:

       凡2013年7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并尚在校的专科生、本科生均可申报作品。

2.对作品内容的规范:

       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距竞赛申报日以前两年内完成”是指作品完成最后工作的时间距竞赛申报日不到两年,而非在两年内完成全部工作。以下四类作品不在申报范围内:

A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

B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

C国际竞赛上获奖的作品

D获国家级奖励成果

3.对作品形式的规范:

       发明制作类作品申报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并提供图表、曲线、实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照片)。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也可一同附上。

       人文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在8000字以内,每份调查报告在15000字以内。

 

二、展开研究

 充分利用参赛前的阶段,积极展开研究。指导教师、学院要提供一切支持和帮助。

 

三、提交作品及《作品申报书》

待团省委下发通知后,即需要准备上报作品事宜。

 

您要注意如下规定;

若以个人作品申报,申报者必须承担作品60%以上的工作,且须出具证明,合作者不能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三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三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均须申报集体作品。若以集体作品申报,除填写集体作品名称外,还要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项目的代表,集体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作品须经

 

四、备赛“挑战杯”的几个问题

 

一、 怎样选题

1.要根据科研、生产、教学、生活等各方面社会需要

2.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和特点

3.要考虑《挑战杯》的特点:先进性、科学性、现实意义

4.要掌握较多的信息

5.课题一般不宜过大,但必须有创新

6.若选国家项目的子项,则应把研究范围划清

7. 同一个学校申报作品不要集中在某一个学科领域,避免自相竞争

8.涉及几个学科领域时,按学术方向或发明点来填写

 

二、如何挑选参赛项目

1.作品要符合竞赛章程的各项规定

2.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

3.作品的文件资料完整性

4.同一个学校申报作品不要集中在某一个学科领域,避免自相竞争

5.人文社科类仅限于:哲学、教育、社会、经济、管理、法律六个方面。

 

三、 自然科学学术论文的撰写

1.论文题目要鲜明,要能反映论文内容,研究范围和深度

2.论文内容要切题,结构要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3.论文一般要有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

4.论文结论要有理、有据、有新思想、新见解

5.引用他人信息时,必须深刻理解、融会贯通

6.可以应用多种表达技巧,如:图表、曲线、附录、加注等手段,以达到重点突出、显示主线的目的。

7.要反复阅读和修改论文手稿,达到文句简明、流畅。

 

四、 科技发明制作研究报告的撰写

1.申报科技发明时制作类作品必须附有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一般要有摘要、研究目的和基本思路、创新点、技术关键和主要技术指标、作品的科学和先进性、作品的设计、制作、试验、作品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预测、参考文献等内容。

3.研究报告需附有相关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实物外观图(照片)等,也可附以鉴定证书,应用证明和专利证。

4.研究报告应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文句简明、流畅。

 

五、撰写参赛论文的几点提示

 

 

一、撰写参赛论文的要点:

1、参赛论文是初评的唯一依据.其重要性不容低估;

2、参赛论文不等于工作总结.初学者切忌在其中塞进作过的所有实验和得到的所有结果;

3、论文题目是全文最简洁的概述.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论文摘要必须言简意赅.准确交待论文工作目的、方法和重要结果;

5、科学思维和新的思路是全篇论文的灵魂。引用他人信息必须经过思考选择,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独到见解,切忌人云亦云;

6、参赛论文总的基本要求: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内容切题,行文流畅、思路清晰,逻辑推理、科学准确;

7、掌握并应用多种表达技巧:图表、附录、加注…,以达到突出重点、展示主线的目的;

8、反复阅读和修改论文手稿是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锤炼并理清思路的最佳途径。

 六、“挑战杯”竞赛课题选择指导

 

1.学术论文的选题

为了在“挑战杯”赛中获胜,参赛作品的选题至关重要像农民没用好种子,怎么辛苦也得不到好收成。就什么才是好的选题呢?简单的回答就是能打破现有市场需求和学术科技供给平衡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是新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观点。而如何去寻找能打破现有平衡的选题,则是大家最关心、最费周折的事情。首先要求做好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只有充分掌握了将要涉及领域的现有水平、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选题值得去做。这是一件需要时间、条件和方法才能做好的事情。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料和互联网上的有关信息。当然,更不能忘记向有关教师咨询。

撰写学术论文的选题,实际上是科研选题。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的选题,应偏重研究进展的追踪,特别要能提出新理论、新方法,不一定要大,但一定要新。

社会调查报告和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选题,则要瞄准社会热点问题,要能取得研究数据,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对策。

在具体捕捉科研课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检核与思考:

(1)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提出了什么新问题

社会生产和现实生活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是形成科学研究课题的最重要的源泉。捕捉直接影响生产发展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或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具有更大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每年,国家科技管理部门都用科技发展指南的形式公开科研选题方向,表明了国家各级政府对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关注。高校的教师或科研工作者通常依据《选题指南》提出的方向,申报有新颖性、创造性和意义较大的科研课题。

对于大学生或研究生来说,可通过导师的指导,或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选择参加“挑战杯”竞赛的题目。如果能选择科学前沿课题或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更会有出类拔萃的机会。

(2)科学园地中有哪些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科学在不断发展,一门学科内各分支学科的交叉,各门学科的交叉与互相渗透,有可能产生交叉处的空白区,将目光投注到束二革好多“.yZ岛那些尚未被人开垦的“处女地”,往往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某体育学院一研究生选择了《竞技体育技术、战术创新理论研究》,意在探索促进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创新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这一研究课题的提出,是在竞技体育科学与创造科学交叉区寻找到一块科研“处女地”。

再如,有人在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交叉结合中,找到有关“计量史学”方面的科研新课题。

(3)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吗

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已有理论、传统观点和结论,寻找其缺陷和矛盾,也是捕捉科研课题的途径。历史上,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完全不加怀疑使用牛顿的经典力学公式时,爱因斯坦却对它进行质疑,重新考虑牛顿力学的时空观,从而萌发出建立新的时空观的设想(狭义相对论)。现在许多人致力于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源于对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的怀疑和批判。

 由于历史的局限,许多前人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结论,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缺陷和矛盾,揭示这种缺陷和矛盾就是科学发现,深入研究就可能提出新的理论。

(4)书本上记载过什么难题

 研究课题从实际中找,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有些课题也可能来自书本中的难题。我国著名数学家侯振挺教授早年在大学学习时,就从一本职6队论》中找到了自己的研究课题。经过研究,最终创建了被国际数学界称为“侯氏定理”的科学理论。

国际上获得菲尔兹奖的20多位数学家中,有不少人是由于解决了“希尔伯特问题”中的某个问题或者历史遗留下来的其他难题而获奖的。数学如此,其他学科也是如此。

(5)研究工作中是否发现有反常现象

根据研究工作中的反常现象选择课题而取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冯,卡门在他的导师的指导下做流体力学实验,以观察圆柱后面水的流动分离。但是,圆柱后面的水流始终不稳定。导师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只关心他的“流动分离”课题。但是,冯·卡门却注意到了这一反常现象。他想,这里可能有某种自然规律在起支配作用,于是,冯·卡门把这反常现象作为自己的科研课题。经过探索,结果发现了“卡门涡流”这一流体力学规律。大学生在科学实验中,如果观察到的意外现象或与传统情理不符的反常现象,就可以思考其中有没有科研新课题。

(6)学术争论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对于同一对象、现象或过程,存在着不同观点、不同学派之间的学术争论,这是利·学发现过程中常有的事情。历史上光的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热的本质之争,物种不变论与进化论之争,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学术之争。争论时,双方都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了解这种争论的前因后果与争论焦点,乃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许多科学研究,常常被学术争论所诱发。在了解当前学术争论的基础上,大学生也可以从中找到科研新课题。

(7)对同一个课题能否从新的角度去研究

对于同一个研究课题,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即从新的侧面、采用新的材料、使用新的手段去研究也可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例如,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问世以来,红学研究已风靡海内外,研究成果也可谓车载船装、千姿百态。然而至今仍有不少人情系红学,不断地从新的角度去选择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崔耀华一部洋洋洒洒36万余言的《红楼梦探幽》,可谓独辟路径。他突破考证派、思想评论派及艺术评论派的研究视野,运用自然科学中的系统论,建立起系统分析《红楼梦》的科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突破性的新观点。例如:《红楼梦》不是梦,其本身的伟大艺术魅力无需索隐派艰苦考证便可为读者理解;《红楼梦》的核心是作家阐述自己哲学思想和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治世思想和理论以及如何创造理想社会的艺术体现,书中人物是这些哲学思想的形象化描述。

在“挑战杯”竞赛前,我们可能知道组织者提供的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的《选题指南》,对《选题指南》上的题目,我们应注意选好新的研究角度,力求有所创新。

(8)能否从论文中的限制词中找到课题

许多研究论文在阐述某种观点或结论时,经常有这样一类限制词:“在一定条件下”、“在相当程度上”、“在某种范围内”等。那么,究竞在什么条件下?在多大程度上?在哪些范围内?对于这些限制词的具体规范的寻找,可以构成相应的研究课题。此外,对于给定明确限制规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超出规范的外推思考捕捉到研究课题。

(9)能否对他人失败的研究进行分析

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失败或失误案例,对这些案例进行个案分析或综合分析,以探索其失败或失误的原因,抑或在失败的废墟上重新筑起研究的大厦,也可以形成相应的研究课题。

    以上所举课题的来源或线索,并不一定概括得全面。对于奥妙无穷的自然界和错综复杂的人类社会,鲜为人知的东西比比皆是,供科研选择的课题是层出不穷的。只要我们有创造的动机,善于进行创造性思考,在老师的指导下,总会找到合适的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科研课题,撰写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2.发明课题的选题

发明创造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人工事物的一项实践活动。不计其数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等,都是发明创造的成果。发明属于技术创造范畴,有别于科学创造中的发现。发明是人类运用自然规则创造出某种人工事物,而这种人工事物在没有发明以前是不存在的。如青霉素药品、电灯、复印机、电子计算机等,都是“人工事物”,是发明成果。至于科学家发现世界上存在着青霉素、电磁感应现象,不能算是发明,因为他们只是创造性地“发现”了自然界存在着的自然规律,而这些规律在人们发现之前依然客观存在。当然,发明与发现也有联系,发现可以导致发明,发明也可推动发现。如果没有青霉素的发现,是不可能有青霉素药品的发明;正因为人们发现了激光原理,才导致激光打孔机、激光治疗仪、激光武器、激光音响、激光育种方法等发明的问世。当然,如果没有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天文望远镜和电子计算机等产品的发明,人类要探索太空奥秘,作出新的重大发现也是不可能的。

对发明创造成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分类。从发明创造的成果形态分,有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

1)产品发明又可以分为物品发明(如合金、玻璃、水泥、油墨、染料、涂料、农药、食品、饮料、调味品、药物、纸、焊料等),设备发明(如各种机器、仪器、器械、装置等),配置或线路发明(这是指由空间和时间起作用的工作手段,如电压调节器、放大器,带有分支和闸门的管道系统等)。固定建筑物也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可归人产品发明类。

例如,自行车是很早就发明出来的机械产品,关于它的发明至今仍层出不穷。如果有人用新型传动(如变速齿轮传动)改进普通链传动的自行车,就是一种发明创造。有人在传统的双叶罗茨鼓风机的基础上设计出三扭叶罗茨鼓风机,力图降低工作噪声,这也是机械设备方面的一项产品类发明创造成果。

2)方法发明可以分为产品制造方法发明(包括产品的机械制造方法、化学制造方法、生物制造方法)和非产品制造方法(如通讯方法、分析测试计量方法、修理方法、消毒方法等)。产品用途发明也可归人方法发明这一类。

例如,某发明人研究出一种电镀塑料物品的方法,能使塑料制品具有金属的外观。这是一项方法类发明。

分析产品发明创造实例,我们可以发现它通常历经“选择发明课题”、“构思技术方案”和“样品制作”等基本阶段。

发明创造的选题,要着重考虑市场需求和新技术运用,特别是交叉学科知识与技术的应用。如核技术,用于军事已不新鲜,用于医学也很平常,用于海关集装箱货物不开箱查验,则是近年来的一大创新。

选择发明创造课题,应考虑先进性、实用性和可行性。

1)先进性,即你的作品要能反映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能代表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或是在某一学科领域中处于先进地位。这样,你的作品立意越高、越远,在竞赛中获胜的机率就越大。先进性还反映在作品具有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特征。在某一个领域,别人还未去研究,或是在研究过程中还没有成果出现,而你的作品恰好能反映先进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这就说明你的作品具有先进性。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的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而网络的发展又非常之快,如果你在这一领域做出一个有独到见解的作品,你的作品就具有先进性。

2)实用性,即你的作品要能为人们的生产或生活服务,解决人们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一个问题或给人们生活的某一方面带来好处。如果你的作品不能解决问题,对人们无关重要,或是人们的生活中可有可无,甚至它的性能比同类产品还要差,这就说明你的作品不实用。实用性还表现在:当今人们生活中急需解决某一个难题,而又没有这样的产品。而你的作品却能应运而生,急人们之所急,这就突出了你的作品的实用性。要选择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作品,我们就需要细心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了解人们生活中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然后从实际出发,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设计产品,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作品一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3)可行性,即发明作品不光在理论上是先进的,而且在实际中也行得通。当我们设计一件作品时,只在理论上进行考虑,而忽略了在实际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种因素的限制,就有可能在制造技术方面或现实需求方面遇到障碍。因此,我们在选择发明课题时,要综合考虑实际中各方面的因素,各种情况的变化以及各种制约因素的限制,既保证作品在理论上可靠,又使其在设计制作和使用方面可行。3.发明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发明创造的本质是提出新技术方案,因此方案设计工作十分重要,它是将设想变成现实的关键性技术阶段,是对设计者创新能力的挑战。参加“挑战杯”竞赛的发明作品,应在技术方案上体现出设计构思的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因此,参赛者要学习和掌握技术方案创新设计的方法。

样品制作,是完成发明作品的重要环节。技术方案确定之后,应考虑样品制作的工艺方法。动手制作之前,要将总体构思理顺,对整个系统有一个粗略认识。要明白我们需要做哪些工作,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只有这样,发明作品的制作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七、学术论文撰写指导

 

1.学术论文的概念

在“挑战杯”竞赛中,学术论文的撰写是一个重要环节赛者应掌握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术论文是对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取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学术论文种类很多,按学科分,大致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相应地划分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其中各自又可能细分出各门学科的论文,如物理学论文、土木工程论文等。学术论文是用思辨方法进行研究,以间接研究的第二手资料为主撰写的论文,如理论性研究、细则研究、目标研究等。学术论文以阐述对某一事物、问题的理性认识为主要内容,提出新的知识、新的见解、新的解释、新的方法和原则等,从而提高认识,指导实践。学术论文展示了崭新的论点以及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富有深刻的哲理性、透彻的说理能力、辩证的逻辑力量等。

不管哪种论文,其全部价值及价值的大小均取决于论文的内容。学术论文的内容不是别的,正是科技创新的成果,这是学术论文区别于其他文章的根本点。这里说的新成果,主要是指“前人所没有”和“前人所未知”的新见解、新发现或新设计。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篇论文从头至尾都要新,如果这样要求,很可能什么论文也写不出来。

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要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新结果。三新不是并列的,新思想是首要的。为了表达新思想才建立新方法,有了新思想必然产生新结果。所以评价文章水平高低,首先要看其有无新思想。优秀的学术论文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学术价值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造性,能提供新知识、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揭示科技活动的规律。论文选题应立足于该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一些已经做过的工作如果没有新的进展就不应选择。重复选题或采用同一思路研究的题目都是缺乏新意的。论文结果应该有新观点。有一篇关于齿轮降低噪声研究的论文,从提高制造精度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果。虽然论文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没有错误,但只是把用现代分析技术测得的数据堆砌起来,缺乏本质的分析,没有说明研究工作究竟取得哪些实质性的进展,主要结果末超出前人,没有新发现和新观点。这样的论文缺乏创新点,在参赛时是没有竞争力的。

(2)社会价值

论文应具有实践性、应用性,有推广价值,能解决科技活动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对科技活动起推动、促进作用。

(3)资料、文字水平

撰写论文要资料翔实,数据可靠,概念准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文字简明,通俗易懂,符合科技论文的格式。

除综述、专著和快报外,在学术论文(简报)中报道的原始数据,通常只出现一次,再次出现只能作为二次文献引证。参赛的学术论文中,如果有较完整的可靠的原始性实验数据或统计数据,无疑会增加参赛作品的水平。

写好论文的关键取决于科技活动的水平和课题研究的成果,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要通过深入查阅有关文献,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提出新的观点。

从课题研究成果到科研论文,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要写好论文还在于写作者的分析与综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了提高研究报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学习撰写论文的基础知识,参加写作的实践。

 

2.学术论文的结构

一篇论文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从开头要做到首尾连贯、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条理清目中间到结尾,

一般论文的结构可归纳为“前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但由于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成果不同,论文的结构也不完全一样。

(1)前言

应说明提出该课题研究的缘由和重要性,省内外、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已进展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还没有解决,课题研究是在什么基础上开始的,达到什么程度等。

(2)正文

要以论为纲,论点明确,论据确凿。学术论文应简明精当,以表达一项研究工作中最主要的、最精彩的和具有创造性的内容;结论必须有事实证明,但不宜罗列过多的事实;引用文献资料或别人的材料,必须在脚注中表明出处。

(3)结论

扼要提出研究的成果,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有待今后讨论等。

 

3.学术论文写作要点

(1)题名

科技论文的题名,也可叫论题、命题或题目。题名,被喻为论文的“眼睛”。好的题名,既能提享全文,标明物点,又能引人注目,便于记忆。阅读论文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题名。从文摘、索引、题录中找到的也是题名。题名应便于科技工作者阅览、编目。基于这种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对学术论文题名的写作提出如下要求:

1)题名应是鲜明、恰当词语的逻辑组合,具体、确切反映论文的内容及其研究范围和深度。例如:《大陆板块在西藏高原的碰撞》,题名比较简明,文中的重要内容“碰撞”及特定内容“在西藏高原”均有提示,是一个好题名。    。

2)题名应有利于索引分类。题名中应避免不常见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以便提供实用信息。信息情报人员往往把题名作为编录索引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题名不恰当,容易把文中揭示的信息漏掉,造成文献的漏检。论文的中外题名应一致,但在书眉上因题名过长,可用缩略题名。题名命好后,最好用主题词表检查一下,应该把可作索引用的字都包括进去,并把重要的字尽可能靠前写。如《电磁调速离合器电磁场的有限元法计算》题名就比较符合要求。

3)题名应概念统一,简约精炼,切忌冗长空泛。如《煤、电能、劳动力的合理转换》,按文中意思是讲能量转换,而题名概念不一,若改为《热能、电能、机械能的合理转移》就比较好。又如,《关于中国公元前三千年至今为止的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就比较紧凑合理,若改成《中国气候的研究》貌似简练,其实太笼统空泛。因此,要求题名精炼,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为宜。美国《美英格兰医药》杂志,在稿约中规定题名限制在75个字符以内,以防冗长题名的出现。有的论文题名貌似精炼,但会出现与其他同类论文雷同或不适当扩大的现象。如《×××的若干问题》、《×××的机理探讨》等,前者有可能雷同,后者有可能不切实际,应注意避免。在有些情况下,还应考虑采用副题名。例如:

①题意未尽,用副题名说明论文特定内容;

②论文分册或分篇出版,可用副题名提示特定内容,以示区另lJ;

③用副题名引申题名或对题名进行说明,或对长题名进行改造。

副题名处在从属地位,一般可在题目下面用破折号引出;也可以用小字与主题名分开;也可以在题目与副题名间用冒号隔开。如《论基础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兼议建设基础科学的重要性》,这是副题名作引申。

论文应根据内容需要,安排章、节、条、款、项等小标题。一般论文小标题分四层,第一层标题居中写,占行;第二层、第三层标题缩二格写,占行;第四层标题缩二格写,不占行。

(2)署名

写作论文,均应署名,一般写在标题下面。

 论文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接参加全部或重要研究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并了解论文的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余有关人员,或列人参加工作人员题名页,或另外对其逐一致谢。

个人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研究成果,署名的次序按对该课题研究贡献大小次序排列。在一项工作中,谁提出研究课题或设想,谁承担主要工作,谁解决关键问题,都是衡量贡献大小的标准。

(3)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的作用有:

1)报道作用。摘要即摘取论文的主要内容,读者看了摘要后就可决定是否读全文,大大方便读者。

2)索引作用。摘要是二次文献的著录内容,同时有利于文摘报刊转载。

摘要应有与论文同等量的情报信息,应该说明研究的缘起、问题及重要性,试验过程与方法,研究成果或结论,应用范围及意义等内容。

摘要的写作要求:

1)简短。摘要字数以200一300字为宜,约为论文正文字数的3%左右。IS05966建议少于250词,不超过500词。对评审的学位论文或论文,节缩全文写成的详细摘要,可单独印发,字数可达2500—3000字,写作上要求突出具有新见解的内容。

2)自含性。摘要要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信息,并有数据结论。

3)独立性。摘要是一篇短文,能独立使用,可以引用或编文摘卡片等。

4)不评论。摘要必须忠实原文内容,无须对正文作评论或解释。5)特殊性。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一般只用标准科学术语和命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每篇论文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另立一行排在摘要左下方,并要求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导言、绪言或序论等,有时不署这些题名,但也是论文的一部分,写在正文之前。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用一篇之警策”,指出写文章先提出要点置于开端,这就是前言。前言是向读者揭示论文的主题、目的和总纲。其作用是便于读者、新闻记者了解全文,引导读者了解有关科技成果的意义、试验方法和论文展开论点的计划等。常见的前言包括以下内容:

①提出课题的现实情况和背景;

②说明课题的性质、范围及其重要性,突出研究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

③前人研究成果及其评价;

④达到研究成果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⑤研究工作的新发现等。

前言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解释,不要注释基本理论,不要推导基本公式,不要介绍基本方法,不过谦也不吹嘘,应言简意赅,真正起到“引导”作用。学位论文前言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对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评述,以反映对翻阅文献的分析、综合判断能力。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创造性的信息主要由这部分反映。因此,正文的水平标志着论文的学术水平。

要写好正文,首先要有材料、有内容,然后用观点去统帅材料,并按逻辑规律顺理成章。正文部分特别要注意内容淮确先进,少而精;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深浅程度适合既定读者对象;文字力求明确具体。

(6)结论

结论,是全篇论文的归结,是对引言提出问题的呼应。结论,从内容上讲,不是实验结果的简单重复,而是更深一步的认识,是从正文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过程而得到的新的总观点。写作结论应包括:

①说明理论的适用范围,解决了什么理论或实际的问题;

⑦说明成果意义,对前人有关本问题的看法做了哪些检验,哪些与本结果一致,哪些不一致,作了哪些修改与补充;

②本文尚未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可参考的关键及今后的研究方向等。

结论的写作,要慎重严谨,结论要有说服力,恰如其分。

结论要用肯定的语气和可靠的数字写作,决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在科技工作中,若下一步研究工作有新的设想,在研究中有新的问题(如仪器设备改进,留待后人解决的问题等),可在结论中提出,以有助于搞好课题“接力赛”。

(7)参考文献

科学研究工作总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提炼的。凡论文中引用前人的文章、数据、结论等资料时,均应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参考文献表。这样做,足以反映出起初的科学依据,严肃的科学态度,尊重前人的科学成果,还有利于读者了解此领域里前人做过的工作,便于查找有关文献。列参考文献的范围应以与本文密切有关,确经作者、阅读并有所借鉴者为限,多列或不列都是不妥的。

 

 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作品格式要求

 

 

一、基本情况

(一)作品标题

(二)摘要、关键词

【例】

论村民自治

摘  要:

关键词:

 

二、文字格式

(一)字体:宋体

(二)字号

1、标题:二号,粗体

2、作者:三号,粗体

3、一级标题:三号,粗体

二级标题:四号,粗体

   三级标题:小四号,粗体

   四级标题:五号,粗体

4、正文:五号

(三)行距:单倍行距

【例】    

一、村民自治的历史[一级标题]

(一)村民自治的概念[二级标题]

1、村民自治[三级标题]

(1)村民自治[四级标题]

村民自治的概念来源于……[正文]

三、版面格式

(一)加页眉,内容为:第三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字体为:小五号;居中

(二)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2.5厘米  下:2.5厘米 

左:3厘米    右:3厘米  装订线:0厘米

2、页眉:1.5厘米

页脚:1.5厘米

3、纸型:A4,纵向

(三)插入页码

  位置:页面底端

  对齐方式:外侧

(四)注释

采用尾注,自定义标记为[1],[2],[3]……

注:专著为[M], 报纸为[N],期刊文章为[J],论文集为[C],学位论文为[D],报告为[R],标准为[S],专利为[P]

【例】

[1] [美]詹姆斯·W·沃克. 人力资源战略[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3-24

[2] 李强. 转型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 中国社会科学2000(4):20-29

[3] Whyte, M.K.& L. Parish. 1984, Urban Lif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78-79

(五)参考文献

格式同上,先中文后英文;中文按姓名的拼音排序,英文按姓名的字母排序。

四、其他问题

其他未列出的问题请参见新闻出版署发布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附1: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参考题

 

 

为引导参赛作品更好地突出时代主题,关注人民需要,研究回答我国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这个总目,供同学们选题、构思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

总的要求是:鼓励参赛同学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赛作品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做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经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

 

哲学类

    1.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典型调查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5. 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6.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8.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9. 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10. 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问题调查研究。

 

经济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市场取向经济体制改革30年历程的典型调查。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典型调查。

    4.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途径和形式调查研究。

    5.我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进程的调查研究。

    6. 新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调查研究。

    7. 农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调查研究。

    8.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和模式典型调查。

    9.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典型调查。

10.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查研究

11.开发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问题的调查研究。

    12.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问题的调查研究。

    13.货币、保险和期货市场发展与监管问题研究。

    14.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

    15.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发展与完善调查研究。

    16.民间投资问题研究。

    17.民营企业中业主和雇员关系问题的案例研究。

    18. 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典型调查。

    19.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典型调查。

    20.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调查。

    21.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22.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的典型调查。

    23.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

    24.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5.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的研究。

    26.资源节约型企业典型调查。

    27.小城镇现代化建设的典型调查。

    28.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29.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调查。

30.名牌战略案例研究。

 

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10.中国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4.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

17.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学类

    1.当代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化调查。

    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4.群体性事件的调查和分析。

    5.社会信任问题调查研究。

    6.国家认同问题的调查研究。

    7.我国当代社会结构变动的单项调查。

    8.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变化的调查研究。

    9.我国人口素质问题研究。

    10.城镇老龄事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11.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的典型调查。

    12.社会转型中妇女地位变化调查研究。

    13.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14.新的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调查研究。

    15.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6.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7.我国志愿者事业的发展状况和影响调查研究。

    1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19.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专项调查。

    20.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典型调查。

    21.大众传媒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

    22.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3.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4.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25.代际关系变化的调查研究。

 

教育类

    1.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我国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2.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调查研究。

    3. 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调查研究。

    4.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课题研究。

    5. 城乡普遍实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6.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

    7. 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

    8.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 加强和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

    10. 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

    1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大中小学教育。

    12.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13. 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

14.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

15. 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 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的调查。

    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和问题的调查分析。

    3.新型科技企业的定位和管理调查研究。

  4.社区物业管理体制和模式的典型调查。

  5.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6.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研究。

  7.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8.我国民营企业破产、倒闭和再创业问题调查。

    9.企业在创新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0.工矿企业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状况调查研究。

    11.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体制、机制与状况的调查研究。

    12.医疗与药品的监管体制、机制和现状的调查。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的调查研究。

    14.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家协会)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5.影响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与分析。

  16.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转型和行政改革典型调查。

  17.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

18.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调查研究。

19.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个案研究。

20.市政管理机构建设和体制改革调查研究。

 

 

 

附2:

第十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部分获奖名单

作品名称

类别

小类

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先发性告知行为探索性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长江上游竹林主要害虫危害动态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媚俗与救赎——从“艳照门”新闻现象看当代新闻价值观的变异以及救赎策略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自然科学类

A机械与控制

活塞式铁塔攀爬机器人

科技发明B类

A机械与控制

新型辐照剂量标识膜的研制及其应用

科技发明A类

C数理

胃癌综合治疗的证据进展和决策分析——基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成本—效果分析的研究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四川大学江安校区鸟类资源调查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探究“社政分离”背景下的社区整理新模式——以成都主城区社区治理模式为例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高精度双头无梭芯纱线底线绕线机” 的研制

科技发明A类

A机械与控制

可视化搜索(Wvisual  Search)

科技发明B类

B信息技术

氢分子在物质形态变化过程中其电子运动轨迹变化的数字计算及软件实现

科技发明A类

C数理

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封闭式自动配料系统模型的研究

科技发明A类

A机械与控制

产植酸酶和中性内切纤维素酶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及表达研究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快速鉴别诊断PRRSV高热变异株和北美株的RT-PCR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DNA疫苗的研究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返乡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哲学社会类

B经济

基于3S技术的汶川县震后次生灾害预警系统

自然科学类

C数理

统筹城乡进程中的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查——以成都地区为例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灾后迁址学校文化重建调查报告——以映秀漩口中学为例

哲学社会类

E教育

远程智能电表抄表系统

科技发明B类

B信息技术

500MSPS手持式示波表

科技发明B类

A机械与控制

超级电容器行业市场分析与技术现状研究

自然科学类

B信息技术

嵌入式无线远程网络首发系统

科技发明A类

B信息技术

网络智能下载工具软件—猎鹰

科技发明B类

B信息技术

我国住宅价格多层面因素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哲学社会类

B经济

我国上市公司IPO前业粉饰的实证研究

哲学社会类

F管理

银耳酸性多糖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机理研究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川黄柏系列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与示范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卵巢癌术后化疗患者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浅析中国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和其发展方向

哲学社会类

F管理

基于移动搜索引擎的灾后旅游整合系统

科技发明A类

B信息技术

流云:一款移动云计算软件

科技发明B类

B信息技术

关于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利益保障的分析与思考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中国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现象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类

E教育

震后综合信息监测预警系统

科技发明A类

B信息技术

含部分晶须的镍酸锂的研制

自然科学类

E能源化工

西部农村留守妇女参与基础社会治理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宋代谶谣研究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藏药多刺绿绒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以四川省双流县为例

哲学社会类

B经济

牛年已至  勿忘“震”痛--5.12震后成都大学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反应机制的调查分析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油气藏动态储量计算软件

科技发明A类

E能源化工

旋转式防堵储污防臭下水器

科技发明B类

A机械与控制

超强疏水纳米挡风玻璃

科技发明B类

E能源化工

城市公交停靠站站距及站址的优化设置———以社会总成本最低为研究目标

哲学社会类

B经济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回流现象研究

哲学社会类

C社会

高校志愿资源管理模式探索参赛

哲学社会类

E教育

国内大豆油产业外资垄断模式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哲学社会类

F管理

拉铆钉多参数实时在线视觉检测系统

科技发明A类

A机械与控制

基于压电振动发电的微型无线传感网络节点设计

科技发明B类

B信息技术

四川优质纸浆本土丛生竹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

自然科学类

D生命科学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理性思考

哲学社会类

E教育

 

 

 

 

 

 

 

 

 

 

 

第十一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部分获奖名单

一等奖作品(共60件)

作品名称

类别

平衡担架改良设计

科技发明制作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贫困问题调查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类

个人房产税征收模式的分类探讨

哲学社会科学类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研究——基于重庆、四川、广西三地的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类

城市交通拥堵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类

北川县城遗址人文价值作用发挥的调研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残疾人创业整合帮扶体系”新模式探索——以成都市为研究地点

哲学社会科学类

城市生活垃圾高温自蔓延裂解衍生能源新技术 

科技发明制作

基于视觉测量的纬编织物质量检测系统

科技发明制作

废水资源化处理关键产物在线检测仪

科技发明制作

危险环境作业机器人

科技发明制作

蜣螂药渣中壳聚糖、黑色素的回收与利用

自然科学类

大中型企业短期务工型员工心理环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哲学社会科学类

高校贫困学生助困育人模式的理性思考

哲学社会科学类

暴雨洪涝灾害预报预警服务系统

科技发明制作

用中药渣制备高性能环境污染物吸附材料及应用

科技发明制作

基于GSM短信报警GPS定位间歇性自动检测电子血压计

科技发明制作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农民对拆迁、集中安置满意度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对农民利益的影响调查分析—以成都市双流县试点为例

哲学社会科学类

高楼往复逃生器

科技发明制作

架空输电线除冰机

科技发明制作

空心中密度纤维板

科技发明制作

基于旧工业建筑改造的创意产业园的调查研究—以成都为例

哲学社会科学类

多功能腕式生理指标监测仪

科技发明制作

商业模拟辅助教学在本科经管教学中应用研究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城市河流生态景观的可持续规划调查报告

自然科学类

LXI逻辑分析仪

科技发明制作

基于GPS同步晶振的高分辨率射频频率源

科技发明制作

轻型大视场头戴显示器

科技发明制作

草鱼垂体细胞中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调控:一种维持促黄体生成素合成的新机制

自然科学类

面向“十二五”规划的四川省现代服务业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四川省21个地市州和4个重点行业

哲学社会科学类

基于新课标的GIS中学地理辅助教学系统研究

自然科学类

小分子盘状液晶材料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

自然科学类

关于四川省农村幼儿入园率现状的调查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类

汶川政府公共危机应急能力调查

哲学社会科学类

K++Mg2++Cl-+H2O三元体系298.15K、323.15K介稳相关系研究

自然科学类

当代大学生心理抑郁问题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研究

哲学社会科学类

温差发电的绿色车载装置

科技发明制作

电子密码锁的设计与制作

科技发明制作

可调式髌骨外固定装置临床样品

科技发明制作

原花青素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自然科学类

一种新的脊髓组织芯片制备技术

自然科学类

成都地区社会公众对网上药店认知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我国血液的供给与血液需求间不平衡现象解析与对策

哲学社会科学类

四川省小凉山彝汉杂居区农村居民生存现状调查 

哲学社会科学类

建党90年来现存红色标语调查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成都皮影---乐声灯影里的寂寞与精彩

哲学社会科学类

防御性隐写术:一种对抗隐写分析的新方法

科技发明制作

四川地区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类

关于团购网站的消费者需求调研与分析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基于GPRS与J2ee构架的智能电表系统

科技发明制作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大学生校外兼职现状的实证调研

哲学社会科学类

快速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的PCR检测试剂盒的研究与应用

自然科学类

基于生物碱成分的瓜叶乌头各变种分类学研究

自然科学类

人•水 重构•重生--成都市两河森林公园整改规划分析报告

哲学社会科学类

快速轨道建设对周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成都地铁1号线的Hedonic模型分析

哲学社会科学类

智能车控制系统的机械与硬软件结构及开发流程科技发明制

科技发明制作

较大功率直流电机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科技发明制作

一种井下可调变径稳定器

科技发明制作

300MW燃煤电厂烟道气中1.2×106 Nm3/y CO2捕集及利用系统

科技发明制作

 

 

 

 

 

 

 

 

 

 

©2024 版权所有:best365体育(官方)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平台-IOS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网站:www.sybebs.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