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大教授周晓琳莅临我校做学术讲座
10月15日晚八点,周晓琳教授关于“视界融合与陈凯歌版《赵氏孤儿》的文化冲突”专题讲座在西区学术报告厅举行。讲座由文新学院副院长高佳主持,文新学院教授王彤、副教授孟光全、梁明玉、黎李红等老师出席了本次讲座,来自各二级学院的近300名学生前来聆听讲座。
讲座伊始,周教授针对陈凯歌版《赵氏孤儿》这部电影在我校学生中的收视情况做了现场调查,以此引出了本次讲座的主题。周教授从三个不同路径发展的版本深度挖掘《赵氏孤儿》的文化及人性内涵。
一、从司马迁到纪君祥。周教授通过对《左传》相关文段的解读剖析,论证了司马迁与纪君祥在赵氏家族记载上有关“信义”的精神抒发是共通的。二、从纪君祥到陈凯歌。周教授从“程婴救孤”不同版本的对比中得出了陈凯歌版《赵氏孤儿》的视界融合继承于纪君祥的结论;并着重突出“义”的精神抒发。三、从陈凯歌到广大观众。周教授提出,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当代观众的文化心理,与观众达到理想意义层面的视界融合,陈凯歌版《赵氏孤儿》在影片的后半段着重突出人性的震撼力,表现程婴与赵武父子情深的情感。
周教授总结了观众对于影片《赵氏孤儿》的三点批评。包括“矮化”程婴;未能体现崇高的文艺悲剧美;“屠岸贾”角色塑造上的不足。针对此类批评,周教授总结了自身认为的该部影片存在的不足之处:其一是主题的游离和充满悖论的叙事;其二是在道义与人性之间徘徊,顾此失彼。
讲座最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中,观众们提问积极主动,气氛热烈。一位同学首先提问道,从司马迁版《赵氏孤儿》的记载、纪君祥版《赵氏孤儿》的叙事到陈凯歌版《赵氏孤儿》的演绎,这其中所体现的文化共通点是什么。周教授有针对性地给予了解答,她认为三部不同时代同一内容的《赵氏孤儿》所存在的共通点恰是道德,即忠,义,信。另一位同学就当代中国知名导演拍摄大影片“千篇一面”、主题取向发生改变的特点是否是为了迎合受众欣赏趣味的改变,周教授认为,现代高投入的大片单纯为了追求高票房,商业气息太浓,影片主题单一,观众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思想性、创新性的影视作品。
晚九点半,讲座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