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学院200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古代文学:
1、试论《诗大序》文学思想与当时社会背景之关系
2、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七言诗的发展历程(时间范围还可以压缩)
3、李白与王昌龄七绝之比较
4、论杜甫的七言绝句
5、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6、古代隐逸风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可以选择某一时期来谈)
7、唐宋“赠序”文探析(可以选择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家来谈)
8、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与评论
9、王梵志诗研究
10、论王维诗歌与儒家文化之关系
11、中唐诗歌与中唐诗论的关系研究
12、韩愈、柳宗元祭文之比较
13、白居易佛理诗研究
14、苏门学士比较研究
15、南渡词人的文化心理探析
16、屈原诗歌的唯美追求
17、论《史记》人物传记的悲剧美
18、论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
19、论《战国策》中的策士形象
20、论曹丕诗歌的艺术个性
21、论唐代边塞诗的审美特征
22、论杜牧文学创作中的女性题材
23、《孟子》散文的审美价值
24、楚赋与道家文化
25、论明清戏曲作品中的游侠形象
26、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戏曲创作繁荣的社会原因
27、《聊斋志异》婚恋问题新探
28、近代宋诗运动的渊源与倾向
29、论龚自珍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30、论章太炎的文学观
31、中国古代“重阳节”诗研究
32、汉代帝王与汉赋的研究
33、汉宣帝的赋论及其导向作用
34、汉代藩王与汉代文学
35、唐明皇与盛唐诗风
36、亡国之君与文学的研究
37、女主后妃的文学成就之研究
38、开国帝王的文学成就之研究
39、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竹”的描写
40、《文心雕龙》的“蚌病成珠”说
41、古代作家的孤儿情结
42、杜甫草堂诗的居住环境观
43、柳宗元的山水情怀
44、宋代文人“女郎诗”的成因
45、元杂剧“上场诗”试解
46、“放生”文学的文化解读
47、作家的身世、经历、思想与创作风格、艺术特征、社会文化思潮之关系
48、先秦(汉代、魏晋、南朝、唐代、宋代)典故研究
49、具体作家专题研究(比如陶渊明、李白等)
50、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
51、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
52、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
53、《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
54、试论《诗经》怨刺诗
55、《离骚》象征手法探微
56、《离骚》神话研究
57、孟子的论辩艺术浅析
58、《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
59、《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60、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
61、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
62、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
63、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
64、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
65、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
66、《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
67、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
68、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69、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70、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
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
72、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
73、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
74、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
75、从曹丕“文人相轻”看中国古代批评家的批评态度
76、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
77、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
78、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
79、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
80、论庾信前、后期作品文风的转变
81、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
82、试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
83、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
84、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
85、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86、《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
87、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
88、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89、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
90、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91、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
92、《诗经》农事诗分析
93、《庄子》寓言思想意义浅析
94、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95、论辛弃疾词的英雄情结
96、从《秋兴八首》谈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97、“清空骚雅”、“幽韵冷香”——论白石词的艺术特色
98、论唐传奇中风尘女性的形象
99、论杜牧的七言绝句的艺术特色
100、论李白诗歌中“月”的意象
101、王维和李白山水诗思想内蕴的比较
102、论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诗歌艺术特色
103、从高适边塞诗看盛唐气象
104、 论王安石的词学主张
105、论李商隐诗的佛学意趣
106、论李贺诗的怪诞
107、论白居易感伤诗的生命意识
108、试析想象力在李贺和李白诗歌中运用的同与异
109、浅论传奇《紫钗记》对小说《霍小玉传》的继承与创新
110、论霍小玉形象的塑造
111、论白行简词的艺术特色
112、论“风尘三侠”形象的道德内涵
113、论杜牧史论诗的人文意识
114、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
115、论韩愈散文的“气”
116、论苏洵散文的艺术特色
117、论苏轼散文中的“超然”
118、论苏轼词中的“梦”
119、从苏轼的散文看其对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吸收和融合
120、论辛弃疾婉约词的艺术魅力
121、简论辛弃疾农村词的艺术特色
122、论李清照诗的思想性
123、论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
124、论皮日休小品文的政治意义
125、论张元干对佛道思想的汲取
126、论王安石咏史诗的翻新与讽喻
127、论张孝祥词的美学特征
128、论张孝祥诗词中的爱国精神
129、论李煜词的“真”
130、论李煜和李清照后期词作中悲剧体验的差异
131、比较温庭筠、韦庄婉约词风之异同
132、论陆游诗歌在艺术上的继承与创新
133、论柳永词的俗与雅
134、论苏轼诗歌的理趣美
文艺学:
1、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
2、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
3、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
4、论新写实小说之“新”
5、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
6、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7、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
8、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
9、“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
10、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
11、语言教学与审美教育
12、日常生活与审美
13、论情感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转换关系中的作用
14、论抒情文学中的意象及其意义
15、艺术散文中的意象和意境问题
16、文学生产特征论
17、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关系论
18、论文学风格与创作个性
19、从文艺欣赏中的避难就易现象看文艺的娱乐作用
20、文艺的审美意义与娱乐作用关系谈
21、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异同论
22、港台流行歌曲与内地流行歌曲各自的特点及其趋近现象
23、试论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艺术风格
24、“戏说”的历史剧与历史剧的虚构性问题
25、历史剧的“戏”说与“非戏”说
26、在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双重轨道上行走的科幻小说
27、科幻小说审美特征论
28、“韩风”何以西来?
29、作为文艺创作的基础的“生活”究竟在何处?
30、艺术积累与生活积累关系谈
31、有意积累与无意积累及其意义
32、文学阅读中的接受与创造
33、文学创作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34、文学阅读中的主体间性问题
35、艺术真实与艺术倾向关系论
36、论文艺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的多重性
37、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创作价值取向的实现及其条件
38、现实性的矛盾与历史性的悖论
39、网络文学审美特征论
40、在文学与非文学的接壤处呈现
41、文学的泛化与泛化的文学
42、网络的虚拟性与真实性问题
43、从《英雄》到《十面埋伏》
44、从小说到电影:琼瑶凭什么吸引接受者?
45、电视娱乐节目的文学意味问题
46、对一种非文学对象的文学探讨
47、中学的文学教育与小学的文学教育异同论
48、当代视野中的“雅文学”与“俗文学”及其关系
现当代文学:
1、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
2、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
3、论鲁迅笔下的“鬼”
4、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
5、《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
6、《野草》“梦”解
7、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
8、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
9、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
10、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
11、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
12、鲁迅小说《兄弟》研究
13、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
14、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
15、革命样板戏批判
16、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
17、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18、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
19、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
20、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
21、现代散文文体认知
22、现代散文类型初探
23、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角
24、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
25、现代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
26、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27、茹志鹃小说的女性视角
28、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
29、解读“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故事
30、《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的比较
31、《红旗谱》与《红高粱》的比较
32、《红日》与《高山下的花环》的比较
33、《尘埃落定》与《白鹿原》比较
34、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较
35、从《长恨歌》解读王安忆的故事观
36、评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37、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
38、冰心、丰子恺儿童观比较论
39、张爱玲的读者观
40、苏青散文研究
41、林徽因小说研究
42、林徽因诗歌研究
43、生态学视野中的现代文学
44、“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复古派”研究
45、余华小说论
46、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
47、顾城论
48、海子论
49、网络诗歌的前途
50、论寻根文学之根
51、《棋王》中的“道禅合一”
52、论“伤痕文学”的得失
53、论“先锋小说”的困境
54、九十年代的文学精神
55、“五四”文学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56、郁达夫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57、徐志摩诗歌声律研究
58、戴望舒诗歌与晚唐诗歌关系研究
59、《围城》中女性叙述话语研究
60、张爱玲小说中叙述话语研究
61、施蛰存小说中女性意识分析
62、刘呐欧小说中叙事艺术分析
63、穆旦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64、三十年代文学“大众化”问题讨论研究
65、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66、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村题材小说研究
67、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青年题材小说研究
68、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妇女题材小说研究
69、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爱情题材小说研究
70、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战争题材小说研究
71、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研究
72、当代重要作家研究(赵树理,孙梨,汪曾祺,张炜,铁凝,余华,史铁生,韩少功)
73、90年代以来小说的传播与接受问题研究
74、鸳鸯蝴蝶派小说新论
75、胡适对现代新诗理论的贡献
76、郭沫若诗歌的情感特征
77、冰心散文的语言特色
78、从《伤逝》看鲁迅的爱情观
79、论庐隐小说中的情智冲突(或情感模式)
80、比较郁达夫与庐隐的小说创作
81、论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知识分子形象)
82、论“冰心体”散文的语言特征
83、论何其芳《画梦录》的主体意识
84、论张资平的小说创作
85、施哲存小说创作论
86、穆时英小说创作论
87、论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形象
88、论丁玲早期创作中的女性形象
89、张天翼与沙汀讽刺艺术的比较
90、闻一多诗歌创作中的死亡意识
91、论穆旦诗歌的自我意识
92、论萧红小说的生命意识(或女性意识、抒情性)
93、论政治文化心理与30年代文学的关系
94、《家》中觉慧的形象与《寒夜》中汪文轩形象的比较
95、论巴金前期小说的青春气息
96、论茅盾小说中的民族资本家形象
97、论老舍小说的“京味”
98、论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形象
99、论梁遇春散文的哲理性
100、论沈从文小说的湘西世界
101、论戴望舒诗歌的感伤情调(或意象体系)
102、论藏克家诗歌的情感特征(或形式技巧)
103、论曹禺话剧的诗性特征
104、论林语堂的幽默小品文
105、论赵树理的农民题材小说
106、论孙犁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07、论《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
108、论《围城》的讽刺艺术
109、论张恨水《金粉世家》中的爱情悲剧
110、论艾青诗歌的独特意象
111、论莫言小说的形式感
112、论韩少功的“寻根”之作
113、对新时期“女性文学”的思考
114、论贾平凹散文的美学追求
115、论舒婷的诗歌创作
116、“女性散文”研究
117、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内涵
118、王蒙小说研究
119、港台文学研究(如论琼瑶、三毛、席慕容、陈映真、金庸等人的创作)
120、《白鹿原》的文化底蕴
121、论新时期通俗文学
122、中国当代电影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123、“第5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周晓文、田壮壮等)的作品研究
124、、当代都市小说研究
125、论顾城(或舒婷、北岛)的诗
126、论新生代诗的美学特征
127、 史铁生小说的生命意识
128、论90年代的女性写作
129、论XX的小说
130、论当代女性小说与死亡意识
语文教学论:
1、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2、 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3、刘国正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可选子题)
4、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初探
5、语文课堂调控艺术初探
6、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7、语文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可选子题)
8、论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
9、学校文化资源与语文教育
10、创新意识与语文教育
11、论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语文诵读教学的艺术
13、论语文自主学习
14、语文批评与语文教育的发展
15、语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其策略
16、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7、论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观
18、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19、语文特级教师研究(可选子题)
20、对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思考
21、语文教科书内容及其价值取向分析
22、对语文教育中倡导“人文精神”的思考
23、学生亚文化与语文教育
24、试论语文探究性学习
25、语文教育合作学习初探
26、对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思考
27、语文新课程与语文教师的发展
28、发展性评价理念与语文教育
29、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30、多样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31、试论阅读多元解读与阅读教学
32、说课的艺术
33、文言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34、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其对策
35、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发展观
36、语文新课程改革研究
37、语文课堂评价的价值与策略
38、中学XX(如古诗词、散文)教学探讨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
1、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
2、“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考察
3、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4、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5、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6、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7、 X地民歌(历史、人物、传说、风俗、民谣、山歌、小调等)研究
8、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9、形声字起源试论
10、广告语中的逻辑错误分析
11、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
12、女字旁汉字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13、论取名艺术
14、论地名中的文化蕴涵
15、网络语言不同角度的考察与分析
16、从流行语透视社会心态
17、字、音节、语素、词的相互关系探讨
18、现代汉字构形特点研究
19、谈连动句
20、谈兼语句
21、后缀“子”的类型和意义
22、广告语中仿拟成语的利弊分析
23、手机短信的言语风格初探
24、歇后语与语言幽默
25、“副词+名词”结构研究
26、现代汉语打造新词的几种手段
27、对偶与汉文化
28、网名面面观
29、古今汉语语序比较研究
30、汉字笔顺作用初探
31、《论语》代词研究
32、《诗经》“其”字用法研究
33、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34、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35、简体字与繁体字研究
36、成语中反映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
37、《战国策》语言艺术
38、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疑问句
39、冯小刚电影的语言艺术
40、毛泽东诗词夸张辞格探析
41、情景喜剧的语言艺术——从《我爱我家》谈起
42、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词语运用特色
43、古汉语连绵词研究
44、中学教材文言文注释研究
45、从会意字看古代文化
46、汉语地名的文化意义论析
47、汉字与相关文化现象(字谜、对联)研究
48、《说文》X部字研究
49、X地方言中的古语词研究
50、X地方言特点研究(可侧重词汇、语法方面)
51、汉语近年来的新词语研究
52、汉字前途讨论研究
53、X作家(作品)语言运用特色研究
54、家乡人名、地名、演变的文化背景及语言因素
55、手机短信语言研究
56、社会用字规范状况调查
57、几种句法分析方法比较
58、当代社会顺口溜研究
59、XX语义场演变研究
60、X-X的历时替换
61、XX著作中的XX语言现象研究
62、主谓间“之”字探源
63、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64、“是”字用法研究
65、句型的语用研究
66、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语言学:
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
3、说汉语的音节
4、说同音词
5、说同义词
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10、汉语的借词
11、普通话的推广对XX方言的影响
外国文学:
1、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 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形象研究
10、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1、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2、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
13、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14、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
15、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6、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7、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辩证思想
18、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主题意义
19、从《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0、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21、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2、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28、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奥斯汀的妇女观
29、论《简•爱》的艺术成就
30、论《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
31、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32、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33、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4、论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的艺术成就
35、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
36、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
37、屠格涅夫小说艺术研究
38、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9、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40、莫泊桑短篇小说研究
41、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42、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
43、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
44、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
45、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46、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
47、论《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
48、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
49、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50、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1、论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52、论《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成就
53、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54、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55、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56、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57、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58、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
59、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
60、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文学理论:
1、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美学: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11、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12、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13、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14、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15、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16、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17、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18、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19、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20、论审美现代性
21、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22、论诗歌语言
注:大家可以选参考题目,也可自拟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