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上午8点30分,由重庆市第八中学高级教师张泽勇主讲的关于语文教学目标及内容的报告会在五教北203开始。报告会持续了近3个小时,“国培计划(2013)”初中语文班的学员们参加了本次交流会。
“我们都是种豆之人……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就是说早晚自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被看作是对语文教师的真实写照,“草盛豆苗稀啊”,现场爆发出一阵笑声。他说自己这个种豆人“但始愿无违”。张老师借用了坊间的一句俗语——“上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文”,用幽默的语言道出了语文教师在外人看来的心酸, 他说这条路是漫长的、狭窄的,语文教师要做好心理素质、知识素养等多方面的准备。在他看来语文教师是很难做好的,但同时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诗意的教学。
在对语文教师的“教”方面做了生动具体的讲解后,张老师着重谈及了关于“语文”的一些方面,如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师等,从而从目标和内容着手,引出课题中心。他说语文是“语言文字加文化”,别于此前社会上关于“语文”的三种认识。针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学员们积极地进行了现场探讨交流。有的学员认为教学目标和内容就是教学大纲上规定的目标和内容,有的学员则将目标和内容等同于教材和教参上的内容……在学员们各抒己见后,张老师综合他们的理解,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道出了个人的见解:针对不同版本(人教版、苏教版等)的教材,会选用不同的课文;同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也会使其有不同的内容,因此教学目标和内容并不是归一的。针对社会上部分老师认为“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观点,张老师认为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远远超过高考的范围,语文教师要教的还远不止这些。“不针对考试内容是不对的,只针对考试内容也是不对的”。
在张老师看来,语文教学应该构建以下几个系统:一、知识系统(文字、修辞、句法结构等);二、工具系统(如何将知识巧妙系统地组合等);三、活动系统(重视过程探讨等)。他引用美国某语文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我可以让人开心,也可以让人痛苦;可以让人伤心,也可以救人……”,他认为语文教师及语文改革应该实现三点:首先是一个清醒者,看到职业的曲折、悲凉和挑战。其次,语文需要改革者,而这需要首先“革己”。再次,语文需要实践。他认为中国的教育界不乏理论者,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用魅力感染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