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3)”系列报道:四川省教科院研究员何立新作“现代文本解读及教学研究”报告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3-08-09   字体:【

8月9日上午,四川省教科院研究员何立新在我校五教北203为“国培”初中语文班的学员们,作了关于“现代文本解读及教学研究”报告。

本次交流报告主要谈及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文本解读的必要性等方面。在何老师看来,文学作品具有内隐性、多义性、生成性(编者、教师、学生的文本)和确定性,文学鉴赏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文本解读的过程是教师、学生语文智慧生长的过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援引陶渊明《移居》诗之二中的诗句表达出文本解读的取向和意义。在文本绝度的路径探索方面,何老师运用了自己总结的“十六字决”,包括“显隐”、“发微”“还原”、“借力”等,随后他便列举了大量语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并以此作为探讨的文本。“为人贵直,为文贵曲”,何老师谈到文学作品往往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情感,外显的线索中包载着内隐的信息。且文学作品中往往有很多零碎、微小、不惹人注目的细节,但这却是文本解读的“密匙”。他列举了《皇帝的新装》、《《台阶》、《华南虎》、《土地的誓言》、《再塑生命》等篇章,与学员分享了对文本生层次的疑问的探讨,尤其强调在细节之处的知识信息,而这些往往是语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容易忽略的。

在交流中,何老师特也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理解探讨了文本的解读及教学研究。(图/文 丁红丹)

 

 

 

 

©2024 版权所有:best365体育(官方)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平台-IOS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网站:www.sybebs.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