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8点40分 ,题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策略》的“工作坊”实践课堂,以驱动参与式的形式于五教北203举行。课堂的主讲及设计者卿平海老师,系四川师范大学硕导、成都市盐道街中学校长等多重身份,并获得“四川省基础教育先进个人”、“成都市锦江区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基于这种别开生面的驱动参与式培训,卿老师首先提出:“我参与,我快乐;我参与,我收获;因参与而收获,因收获而快乐。”的口号,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到实践课堂中。学员们被根据其在数字游戏中的数字选择而分成了10个小组,每组均选出主持人、发言人等5个角色,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给每组进行评分。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单位,彼此间并不太熟悉。卿老师的第一个活动设计便是让大家在规定时间内容了解组员的姓名、单位、爱好等基本信息,并准确、带有情感地反映出来。小组“发言人”用生动而各局特色的言语表达着信息,在根据亮点加分后,每组得分一样。对于这一结论,学员们各抒己见后,卿老师评点到现代化教育追求公平,大家的起点虽然不同,但机会是公平的;在评价学生时一定要找到其闪光点。他说教育的社会化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也应注重教育的个性化,尊重差异、发现差异、发展差异。
在完成对农村初中的写作问题深入探究后,本次培训将重点放在微课深研,共研共享上。卿老师表示希望通过微课来发现作文教学的规律和价值,借鉴名师的探索之路,总结带给我们的启示。他说“微足道”、“微有道”,且是“非常道”。他在大世界里看微生活,在大气魄上看微处事,在大教育里看微课堂。通过“秀才奇特的梦”、“摔鸡蛋的学问”、“魏书生与他的道德长跑”等鲜活的案例以及“写犯错诊断书”、“想象性练笔,经营精神家园”、“生活写意,让体验生活感人”等12节微课设计,卿老师引导学员们在颇具新颖性、趣味性的课堂中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体验。学员们利用彩笔、白纸等用具自主设计队名(如有“棱镜”、“南来北往”、“铿锵五人行”等),并讲解其蕴意,且将初中学生作文的问题诊断及应对方法流露于白纸“彩”字上,并现场完成简要的作文课堂教学设计等。最后他们则将这些“成果”展示在了教室的四周墙壁上。面对老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学员们也踊跃地发言,并积极地分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例及与学生相处的故事等。现场互动的氛围十分浓烈,大家沉浸在这种生动快乐的实践课堂气氛中。
针对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卿老师认为在写作上其内容应该是学生的生活世界,不超出这一范围,从而有效避免作文中的空话、套话等。他提出“想象性练笔”、“思考性札记”、“成长日记”、“生活感悟”等方法的反思及做法,分别具体表现为想象原型—再造及创造想象—想象练笔、独立思考—真知灼见—哲理文字、阳光生活—健康成长—心灵写诗、生活创意—生活诗意—生活写意等。他说观课、赏课是圆课的工具。在他看来,前者应具备用欣赏的眼光,看闪光点;用学术的眼光,看疑惑点;用发展的眼光,看改进点。从而实现圆上课教师、观课教师的课的目的,以及圆该课型的建模。同时,他也强调了对作文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最后,卿老师将香港中文大学某教授发给他的精致而在内容上富含现实与生活哲理的PPT作为礼物,与大家分享和互勉。本次培训于5月31上午11点40分结束,学员们卿老师合影留念。
(图/文 丁红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