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继四川省教科院研究员何立新作了关于现代文本解读与教学研究的报告交流会后,8月10日上午8点30分,云南师范大学张承明教授于我校五教北203举行了《语文教学解读研讨》的专题讲座。
文本解读的意义在于其决定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对话质量,是教师有效倾听的基础,是“生成性”的关键,张教授最后总结到文本解读决定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张教授以《面潮大海,春暖花开》为例,以所设置的两种不同的提问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强调“生成性”不是号召下的“生成性”,而是语文教师在文本解读下对学生的激发,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当提及“导读”时,她认为“导读呼唤导师”是值得深思的。随后,她又以提问—交流—分析的方式提出了系列问题,与学员们在讨论后再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详细的剖析。张教授认为决定课堂教学的高效是对文本解读的深度来决定的,而这又需做到关注到该关注到的地方。“教材无非是例子”,张教授谈到很多人对叶圣陶先生关于教材的论断断章取义,而忽略了文本解读,“要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找到读懂同类文章的钥匙”,叶老的后半句正是张教授所强调的。随后,她又就“文本解读的关键因素”、“文本解读的要求”、“教师应以怎样的身份解读文本”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随后,她以余玮《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为文本,与学员们在现场进行了探讨,学员们积极地进入状态,就“解题”、“哪些内容需学生自学,哪些内容需教师引导”等问题踊跃地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张教授也在讲座接近尾声时之指出了现在的文本解读存在忽视解题、重共性而轻个性、忽视朗读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图/文 丁红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