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成都市教科院小学室语文教研员罗良建应邀于中文楼501教室为“国培”短期集中和置换脱产研修小学语文班学员带来一场名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之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总结提炼》的专题讲座。
讲座中,罗老师阐述了风格“独特性”和“一贯性”的重要性,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观点。此外,罗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风格把老师分为五类。即:亲切自然型、睿智创新型、语感品悟型、情思激扬型和交叉综合型。针对每一类型老师的教学风格,罗老师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分享了许多名师的教学视频,以深化学员们的理解。罗老师指出:“‘实’和‘活’体现的是教学的工具性,而‘情’和‘感’则体现的是教学的人文性,只取一长,再发挥所长,就形成了一个老师独特的风格,才有即在情理之中,更在意料之外的效果”。
随后,罗老师强调教师应具备质疑问难、博闻强识和梳理规整的良好习惯,应注重自身专业、兴趣、职业操守等的培养。同时,罗老师就风格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强调了从“模仿探索”到“独立探索”再到“创新突破”对风格定型的重要性。
就风格提炼上,罗老师进行了一系列阐述。从教学风格的优化,教学风格的提炼要素和提炼环节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其中,罗老师着重强调教师“观摩借鉴”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说到风格的独特性、适应性、有效性和灵活性的具体要求,罗老师则建议老师们要做实交流、评价和反思工作。
上午11点40分,讲座在全场掌声中圆满结束。(文程茜;图/周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