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沱江学子”讲坛——文新学子张翔细谈摩梭族“走婚”的“前世今生”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4-11-13   字体:【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少年情侣得道成仙……。后来,少女的泪水流干了,她发誓,今生只和有情人来往,一但情断意绝就分手重找“阿肖”(情人)——“走婚”习俗就这样出现了——这少女就是摩梭人的祖先”。

11月12日晚7点,在第一学术报告厅,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范长江新闻学院)2012级2班学生张翔借一段凄美的神话爱情故事引出了今日“沱江学子”讲坛主题“情系泸沽湖——探秘摩梭族人‘女儿国’走婚文化”,一次讲坛,她跟大家细谈摩梭族“走婚”文化的“前世今生”。

张翔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美丽的泸沽湖,进而介绍了摩梭族这个鲜为人知的名族和它的“走婚”文化。沁人心脾的泸沽湖畔孕育着一个民族——摩梭族,摩梭族人属于古羌人部落的一支,其原始宗教信仰为“达巴教”。在谈到摩梭族母系社会的象征“祖母屋”时,她介绍道:“‘祖母’在摩梭语中有‘大’的意思,‘祖母屋’有两根柱子支撑,分为男、女,女柱为根,男柱为杆,象征‘女本男末’。”接着,张翔从摩梭族的民居、成人礼、服饰等多个方面初步地介绍了摩梭族的“走婚”。其中,她谈到摩梭族女孩儿13岁就要举行其非常重要的成人礼,并住进花楼,开始走婚。她精心为大家准备了有关摩梭族“走婚”的视频与图片,让在座的听众们分别从宏观和直观的两个角度了解“走婚”。

紧接着,张翔从“走婚”其意、“走婚”原则、“阿肖”婚姻的显著特点、摩梭式“走婚”内在规矩、“走婚”形式等方面详细地道出了这个令世人好奇的“走婚”文化。“走婚”是“母系”家庭中重要组成部分。成年男子“走婚”是一个传宗接代繁衍后裔的途径,只是不同于其他民族夫妇长年生活在一起。他们是日暮而聚,晨晓而归,暮来晨去。这种婚姻关系不受家长、亲族的干预、强迫,也不太注重对方的门第、身份和地位。摩梭人“走婚”有两种方式:一种叫“阿注”定居婚;一种叫“阿夏”异居婚。不管是哪一种形式,在这个母系群体中,其子女都是跟随母亲,始终以母系社会为纽带。谈及到其内在规矩时,张翔提到摩梭族的走婚其限制在非血缘关系中。同时,她说到对于“阿肖”走婚为什么能够历经沧桑后,仍存在于泸沽湖摩梭人中间,至今是一道世界级的未解之谜。

“现代的摩梭族居住在金沙江上游。”张翔说道,“旅游的开发,使这个母系族面临危机,旅游发展对摩梭文化形成冲击。”同时,她强调,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是当今研究母系社会的“活化石”。进而深化主题,让在座的听众们深刻的了解了摩梭族的走婚以及其相关文化。这个神秘的民族也深深地吸引着大家,大家都听得全神贯注。

最后,张翔以为自己拥有的泸沽湖里的一颗石头作的诗——《一颗石头》为结尾,她深情朗诵和优美的诗句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在提问环节,听众们都踊跃地提问,对于一个个毫无准备的问题,张翔的回答也好不逊色。最后,文新院(范长江新闻学院)博士杨光辉对其表现做了评价。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覃华艳、校团委副书记秦亚、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主任阳红梅,best365体育官网平台(范长江新闻学院)副院长高佳博士、党总支副书记王英老师、戴前伦教授、李国博士、杨光辉博士、候德苹老师、团总支书记康超、辅导员范佳佳和易晓慧老师作为嘉宾参加了此次讲坛。(图/文  旷美玲)

 

 

 

 

 

©2024 版权所有:best365体育(官方)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平台-IOS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网站:www.sybebs.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