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在“国培”小学语文短期集中研修班的课堂上,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重庆名师董晓宇为学员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习作课——董晓宇研究员的习作育德。
讲座开始,董老师就围绕“怎么写”和“写什么”这一话题展开。首先,董老师针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学习“活动体验式写作、加强基本功练习、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强调了词语的锤炼,尤其是量词的锤炼。她说:“语文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一‘记’耳光比一‘个’耳光好听,一‘位’老师比一‘名’老师好听。”
接着,董老师带领学员们朗诵诗歌《花儿与蝴蝶》。她提出:“情景作文只能用在一二年级,不能用到五六年级去”。课堂上,董老师与学员们亲密互动,一起参与了课堂实践活动“吹瓶子”,一起寻找写作灵感。她兴奋之余表扬道:“小朋友们真聪明!”,亲密的称呼似乎又让大家回到了小学时代,学员们乐在其中。
在讲到作文提纲的训练时,董老师强调要把作文“老三段”的格式扼杀在摇篮中,远离“开头、中间、结尾”。
紧接着,董老师针对三、四年级的写作进行讲述。“要教会学生学会生活体验式写作,引导学生选择习作材料,强化习作表达情感的功能。”她用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学员们作了形象的分析。
最后,董老师用 “阅读课上读方法,习作课上用方法”,系统讲解了习作方法的获取。
董老师新颖的课堂活动和方式让这个上午的课异常精彩,最后,她为学员们朗诵了《林中有路》,“脚下的路好走,心中的路难寻。”董老师向大家致以祝愿与希冀,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心中的路。(文/向忠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