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外国语大学郑铁生教授谈《红楼梦》之三大误读
来源:   作者:作者:网站管理员   点击数:   日期:2016-11-15   字体:【

为使我院学子进一步加深对《红楼梦》的认识,提高我院学子文学素养,我院特地邀请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郑铁生于11月14日晚7点在中文楼501教室为我院学子开展有关《红楼梦》的学术讲座。我院2014级3班、2015级3班、2016级1班聆听了了此次讲座。讲座由副院长齐小刚主持。

会议伊始,郑教授指出红学界第一个误读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历史著作”。当今红学界,过度地解读《红楼梦》,有着庞大的队伍致力于《红楼梦》的历史考证而忽视了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郑教授表示,我们应该从人物、审美、内涵等方面来理解《红楼梦》。同时,他希望,我们当代年轻人应该将《红楼梦》当成小说来品读。

紧接着,郑教授提出第二个误读处:“《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争议颇大,当今很多红学界也很混乱”。他指出,《红楼梦》80回版本与120回版本有三大不同之处。第一,80回为手抄本,120回版本为木板制本;第二,两个版本结局不同;第三,80回版本有批语,而120回是有几种不同版本合成。郑教授认为,作家可能会被人物命运所感动,所以有可能会改变人物的命运走向,因此120回的《红楼梦》版本也有可能是曹雪芹所写。同时,他说道:“红楼梦之所以深刻,是因为《红楼梦》塑造了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女性--王熙凤。王熙凤是一个家世显赫,但最后却死于愚昧与贫穷之上。这也是千千万万女子相同的悲惨结局。”

随后,郑教授指出最后一个误读处:“《红楼梦》的叙事结构是什么?”他认为,曹雪芹打破了传统的写法,《红楼梦》并不是按由盛而衰的写法。他表示,《红楼梦》一开始就映射了四大家族的败落,而不是在小说的最后才显现出其悲剧性。

在讲座最后的互动环节,在场同学踊跃提问,郑教授逐一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本场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图/文 王瑞 凌筱岚)


©2024 版权所有:best365体育(官方)官方网站/登录入口平台-IOS

地址:四川省内江市东桐路 网站:www.sybebs.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