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七点,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陈佑松教授在我院中文楼303教室举行了“全球史视域下的中国电影与国家认同”专题讲座,2017级1班、2018级4班和7班全体同学聆听了此次讲座。本次讲座由院长刘云生主持。
本次讲座共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电影,陈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全球影视与中国电影史发展的三大分期,即殖民时期、冷战时期和全球化时期。他结合中国历史对这三个时期电影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将中国现代化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与中国电影史分期相结合,点明了电影教育的重要性。
随后,陈教授就三个分期的电影风格进行了不同的阐述。首先是殖民时期的中国电影与国家建构,他主要通过著名电影《渔光曲》和《小城之春》对伦理电影、左翼电影和抗战电影的分类简述,向同学介绍了在电影发展中中国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之后,他向同学讲解了冷战时期的中国电影,这个时期电影主要体现革命历史题材和新政权的合法性,通过重塑传统的戏曲电影,置换民族的少数民族电影,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儿童电影和反特电影等,将这一时期的中国发展实况体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是全球化时期的中国电影发展,陈教授表示,这个时期的电影主要体现了现代主义,他以《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电影为例,对新时期与现代主义电影运动、后新时期的电影市场化与国际化以及新世纪的保守主义等内容进行了讲解,他利用同学们都熟悉的《武林外传》《将爱》等电影举例,让同学们对新世纪的中国电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讲座最后,陈教授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并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表现出的疑惑进行了一一的回答和解疑。同学们纷纷表示,听完陈教授的讲座后,自己对于以后的学习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规划和想法。在大家热闹的探讨声中,此次讲座圆满结束。
(图/王双星 文/丁绪)

